瑞昌人才网
新建网页 12

更多信息本站将通过公众号:瑞昌信息 发布,天天更新 欢迎大家关注!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信息 >> 内容

市委书记熊起栋在瑞昌撤县设市2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时间:2009/12/28 9:32:56

在瑞昌撤县设市2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中共瑞昌市委书记  熊起栋

(2009年12月20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20年前的今天,经国务院批准,瑞昌撤县设市,从此开启了瑞昌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今天,我们在这里欢聚一堂,热烈庆祝瑞昌撤县设市20周年,旨在回顾改革开放历程,总结建设发展成就,凝聚各方力量,推动科学发展。

值此喜庆之际,我代表瑞昌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全市43万人民,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20年风雨兼程,20年春华秋实。过去的20年,是瑞昌发展最快、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20年,见证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变革。2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九江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攻坚克难,奋发图强,相继战胜了历史罕见的98特大洪水、百年未遇的“11.26”中强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克服了亚洲金融风暴、世界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经受了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各种考验,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工业化、城市化加速推进,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实现了市域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到工业主导型、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到基本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20年来,市域经济持续增长。200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亿元,是1989年的15.4倍,年均增长15.5%;实现财政收入4.83亿元,是1989年的21.9倍,年均增长17.6%;实现工业总产值82.8亿元,是1989年的45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1989年的34.7%上升到2008年的60.2%,形成了建筑材料、机械船舶、纺织服装、冶金化工四大产业集群,打造了亚东水泥、江联造船、武山铜矿、凤竹纺织四大领军企业,工业园区面积达12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29家,形成了“一园两区”的工业发展格局。先后获得全省综合经济发展先进县(市)、工业经济发展先进县(市)、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先进县(市)、利用外资先进县(市)、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工业三年翻番先进单位、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先进工业园、工业园区六大指标综合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年来,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1989年的6 平方公里拓展到14平方公里,城镇人口从1989年的4.5万人增加到19.2万人,城市化率达到46.6%。城市功能日臻完善,随着“836”工程和“2357”工程的有效实施,市民广场、新一中、文化艺术中心、行政中心、人民公园、城市污水处理厂等一大批城市重点项目相继完成。城市文明水平不断提高,先后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城、省级卫生城、全省平安县(市)等荣誉称号。城乡交通网络进一步优化,武九铁路、杭瑞高速结束了瑞昌无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历史;正在建设的瑞码大道,将形成“一市两区”生态水岸城市新格局;新一轮国道、省道、县道、乡道改造全面完成,所有行政村、75%以上的自然村修通了水泥路,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200余公里,是1989年的3.8倍。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10万农民变成了市民。

2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一万元,是1989年的8.8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545元,是1989年的9.9倍;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6251元,是1989年的40.5倍;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6.3平方米,是1989年的4.9倍;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3.7平方米,是1989年的1.9倍。有线电视、通讯网络实现城乡全覆盖,小轿车、电脑进入寻常百姓家。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全市农民享受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7.4万人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2万余名城乡居民享受了低保。城镇就业率达98.7%,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100%,民生投入不断扩大,民生工程普惠全民。

20年来,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新建和改建校舍面积60万平方米,城区新增中小学校6所,在校学生3.4万人,占全市在校学生57.6%,教育网点更加优化;职业中专进入全国重点,一中、二中进入全省重点,高考成绩一直稳居九江前列,20年来累计录取人数30353人,2003年以来三次摘取省、九江市高考文科状元桂冠, 2008年在全省教育综合督导评估中名列第二,荣获全省教育先进县(市);文化与广电事业长足发展,基础设施全省一流,铜岭古铜矿冶遗址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瑞昌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剪纸艺术)”,瑞昌剪纸、瑞昌竹编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全面更新,17所乡镇卫生院全部重建,每个行政村都新建了卫生所,在全省率先实现乡、村一体化管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达到全省血吸虫病疫情控制标准。体育事业不断进步,我市选手高玉兰在北京奥运会赛艇比赛中获得银牌,成为九江市夺取奥运奖牌第一人。全民健身和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荣获国家全民健身优秀组织奖。公共服务网络覆盖全市,每个乡镇和行政村都建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室。大力支持驻军建设,人武部、驻市部队、武警、消防四大军营全部重建,面貌焕然一新。着力培育先进典型,肇陈派出所洪一警务室民警周俊军先后荣获“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今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我们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总体要求,围绕财政收入三年翻番目标,坚持扩大投资保增长,把项目建设作为“强工兴城”的主抓手,启动了投资规模达12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2357”工程,新引进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总投资达70亿元,在逆势中保持了经济平稳增长、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良好发展局面,预计今年国内生产总值可突破5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6亿元,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60亿元,工业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可以全面实现预期目标。

总结20年来的发展成果,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国务院批准瑞昌撤县设市,是从发展中小城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的正确决策,加速了瑞昌工业化、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了各类发展要素快速向瑞昌集聚,使瑞昌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活力。

回顾20年来的发展历程,我们不会忘记,党中央、国务院对我们的亲切关怀,“11.26”地震发生后,温家宝、回良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瑞昌视察指导抗震救灾工作,给全市人民以极大的鼓舞。我们不会忘记,省委省政府、九江市委市政府对瑞昌发展的大力支持和真情厚爱。我们不会忘记,全国人民、各兄弟县区和友好城市在瑞昌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给予的无私援助和巨大鼓励。我们不会忘记,历任领导深谋远虑、艰苦创业,为瑞昌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我们不会忘记,瑞昌籍在外人员情系家乡的赤子情怀和广大有识之士在瑞昌务工经商、投资创业所作出的重要贡献。我们不会忘记,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驻市部队、武警官兵团结一心,艰苦奋斗,为瑞昌现代化建设付出的心血和汗水。

借此机会,我代表瑞昌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全市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瑞昌建设的各级领导和各界朋友,向为瑞昌这片热土奉献智慧、倾注心血的创业者们,向辛勤工作、无私奉献在全市各条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创业蕴含艰辛,经验弥足珍贵。20年创造的物质财富,为我们加快富民强市步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年艰苦奋斗的历程,铸就了瑞昌开明开放、求实求新的城市精神。2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再创辉煌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0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深懂得,只有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科学分析发展大势,不断深化市情认识,认真吸纳先进经验,着力破除一切影响发展的思想禁锢,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才能不断丰富和完善符合瑞昌实际的发展思路。只有始终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开拓性,一任接着一任干,用发展统一思想,凭发展凝聚力量,靠发展解决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才能不断开创瑞昌科学发展新局面。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凝聚和激发全市人民的力量,形成加快瑞昌发展的强大合力。只有始终坚持同心同德、团结奋斗、攻坚克难,才能战胜各种自然灾害,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只有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担负起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历史重任。

抚今追昔,意在登高望远;知古鉴今,重在开辟未来。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是推动瑞昌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九江争得全省应有地位,瑞昌是发展条件最为优越的地区之一,应承担更大的责任,作出更大的贡献。尽管发展任务异常繁重,前进途中还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但是我们有信心、有决心坚韧不拔、团结奋斗、励精图治、加快发展,为九江争得应有地位作出应有的贡献。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将在省委省政府、九江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进两区互动,强工兴城,赶超发展,坚定不移地推进创业创新,坚定不移地推进统筹协调发展,力争到下个五年计划末期,全市财政收入突破20亿元,工业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中心城区人口突破20万人,人民生活全面小康,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

城镇是现代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载体。我们将以更大的力度推进“一市两区”城市建设,加速主城区与码头区对接,加快融入九江主城区步伐。将更加注重城市功能完善和品位提升,更加注重城市管理和城市文明水平提高,努力把瑞昌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九江卫星城和宜居宜业的生态水岸城市。

工业是立市之基、强市之本。我们将紧紧抓住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沿江核心资源优势,壮大“一园两区”规模,培育大工业、大项目、大品牌,加速推进产业集群成长,努力形成以四大支柱产业为基础,以战略性、成长性高端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将更加注重团结和依靠全市人民,充分调动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营造同心同德、共识共干的浓厚发展氛围,形成共创瑞昌发展大业的强大合力。

回首过去,我们心潮澎湃,百感交集;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豪情满怀。我们坚信,有省委省政府和九江市委市政府的英明领导,有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有全市人民的努力奋斗,瑞昌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衷心祝愿瑞昌的发展与时俱进,蒸蒸日上!

衷心祝愿瑞昌的人民生活美满,幸福安康!

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和来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共有评论 0相关评论
发表我的评论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引用或删除评论内容。

  • 大名:
  • 内容:
  • 瑞昌网(www.rcnews.com.cn) © 2009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关于我们 | 留言本站

    工信部网站备案号:赣ICP备19014622号-2

    本站所有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所有;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收到邮件后我们将立即处理。

    赣公网安备 36048102000155号

     

    更多信息信息将通过公众号:瑞昌信息 发布,天天更新 欢迎大家关注!